safety 发表于 2008-10-30 11:54:58

四氯乙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80
  
  
    CAS号
    127-18-4
  
  
    中文名称
    四氯乙烯
  
  
    英文名称
    Tetrachloroethylene
  
  
    别    名
    全氯乙烯
  
  
    分子式
    C2Cl4;CCl2CCl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分子量
    165.82
    蒸汽压
    2.11kPa/20℃
  
  
    熔  点
    -22.2℃ 沸点:12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63;相对密度(空气=1)5.8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5(有害品,远离食品)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慢性中互者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当直接接触时,四氯乙烯经皮肤或在吸入之后经肺而被吸收。人体内该化学物质的量随着接触水平和接触期间体力活动的增加而增加。它在人和动物的脂肪组织中蓄积到某一有限程度。人和动物都能使之代谢,主要以三氯乙酸形式,有时也以2,2,2-三氯乙醇的形式。所有物种,代谢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代谢程度随物种不同而异。对于人,大部分四氯乙烯以肺原样排出。经血液和呼吸对四氯乙烯的排出都很慢,但其排出量则随着接触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因此,可将该化合物在血液和呼吸中的浓度用于评估人的接触水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3005mg/kg(大鼠经口);LC5050427mg/m3
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13.6g/m3,数分钟内轻度麻醉;人吸入0.7~0.8g/m3,喉部轻度刺激和干燥感;人吸入0.5~0.54g/m3,轻度眼刺激和烧灼感,数分钟适应;人吸入0.34g/m3,可嗅到气味。

  刺激性:家兔经眼:500mg(24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皮:4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0ul/皿/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0ul/皿。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TCL0):1000ppm(24小时,孕后1~22天用药),有胚胎毒性。小鼠吸入最低中毒(TCL0):300ppm(7小时,孕后6~15天用药),有胚胎毒性。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为可疑性反应。

转归:释放到周围大气中的大部分四氯乙烯,由于阳光作用而分解,形成象氯化氢、三氯乙酸和二氧化碳之类的产物。地表水中的四氯乙烯迅速蒸发,在水中几乎不发生降解。该化合物在地下水中是稳定的,这正是作出由于工业溢漏和废物堆积造成地下水污染发生率增加这种考虑的原因。  

  危险特性: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顶空气相色谱法
    GB/T17130-1997
    水质
  
  
    无泵型采样器气相色谱法
    WS/T156-1999
    作业场所空气
  
  
    吡啶-碱比色法;

    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
    水质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mg/m3
  
  
    前苏联(1978)
    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0.06mg/m3(日均值)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
    0.005mg/L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4mg/L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0.1mg/L

    二级:0.2mg/L

    三级:0.5mg/L
  
  
    日本(1993)
    环境标准
    地面水:0.01mg/L

    废水:0.1mg/L

    土壤浸出液:0.01mg/L
  
  
     
    嗅觉阈浓度
    50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收修配转移回收。无法收集的可用多硫化钙或过量的硫磺处理。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理。废弃物和其它燃料混合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此外,从废料中回收四氯乙烯,再循环使用。  

二、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

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氯乙烯